2/25,CFM闪存市场跟踪数据显示,近一周部分渠道SSD产品料号价格出现小幅上涨,1Q25存储价格基本处于磨底阶段。供给端看,美光、三星、SK海力士等海外大厂2025年将减少NAND资本开支并陆续减产DDR4产品(2H24已开始逐步停产DDR3);需求端看,AI赋能手机、PC等消费电子终端有望带动换机需求和单机容量增长,且字节、阿里等互联网厂商2025年数据中心资本开支进一步加大。我们预计2H25消费级存储产品供需结构将出现改善,价格有望回暖;eSSD、HBM、大容量DDR5等产品受益于数据中心需求高景气,2025年价格将保持在较高水平。此外,2025年国内互联网企业进一步加快存储产品采购的国产化进程,国内存储颗粒及模组厂商份额或将明显提升,建议关注相关投资机遇。
2024下半年,由于手机、PC等消费类需求复苏力度较弱,除了HBM、大容量DDR5以及eSSD等数据中心相关存储产品价格保持坚挺外,消费级存储价格下滑较为明显。3Q24 SK海力士NAND业务收入率先出现环降,4Q24三星、美光NAND及传统DRAM收入环比也开始出现下滑。为应对市场供过于求状况,2024年底以来,美光、三星、西部数据、铠侠等海外大厂纷纷宣布将积极减产NAND以及DDR4、LPDDR4等DRAM产品,其中西部数据/美光计划2025年将NAND产量下降约15%,以稳定市场价格。考虑在产品的生产周期,我们预计2H25 NAND、DDR4等产品供需格局有望得到改善,消费类存储价格年中或将迎来反弹,企业级存储价格将保持稳定,Trendforce预计3Q/4Q25 NAND整体价格将环比增长10-15%/8-13%。
字节、阿里等国内互联网厂商2025年AI资本开支将进一步加大,3QFY25业绩会上阿里表示在云和AI的基础设施上,未来三年的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。国内AI基建加码将带动企业级存储产品(eSSD、HBM、DDR5等)需求快速增长,2024年在海外云厂商AI资本开支大增驱动下,SK海力士、铠侠企业级SSD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0%。据CFMS数据(2022),2026年中国企业级SSD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69亿元,2022-2026 CAGR达25%。1H24 Solidigm(美)、三星(韩)在中国企业级SSD市场中合计份额超过65%,目前国内模组厂商份额较低,且销售主要集中在运营商、政务等行业。2025年互联网厂商提出更高的国产化诉求,且原厂颗粒国产化将更加助于培养本土供应链,带动模组、主控芯片、封测等环节加速国产替代。
存储模组环节处于行业下游,伴随行业价格企稳回升,其业绩有望率先迎来拐点。国内存储模组公司产品技术能力日趋完善,横向扩充产品品类,逐步实现从消费类向企业级/车规级产品的拓展,纵向发力主控芯片及封测领域,实现自主供应,提升综合竞争力。存储价格拐点将至,我们看好国内模组产业链相关公司充分受益于行业周期向上,以及国内AI基建加码带动的eSSD等企业级模组需求增长和国产替代加速。
风险提示: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风险;国产存储供应链技术进展不及预期风险;地缘政治风险;宏观经济波动风险。本研报中涉及到的未上市公司或未覆盖个股内容,均系对其客观公开信息的整理,不代表本研究团队对该公司、该股票的推荐或覆盖。
存储原厂陆续减产NAND及DDR4、LPDDR4产品,2025年三星、美光和海力士资本开支预计合计同比增长8.0%,主要投向HBM、DDR5等高端产线年,受宏观经济及AI终端渗透不及预期影响,手机、PC等消费电子市场需求复苏缓慢,据IDC数据,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/PC出货量同比+4.15%/+1.14%;而在海外云厂商强AI资本开支驱动下,数据中心相关需求保持旺盛,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同比+14.20%。4Q24全球DRAM市场和NAND市场增长出现分化,据CFM闪存市场数据,4Q24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+13.5%,主要受益于AI服务器对HBM和高容量DRAM需求拉动,传统类DRAM收入已出现环比下滑;而全球NAND市场环比-8.5%,出货量及ASP环比均有减少。
为应对市场供过于求状PG电子官网况,2024年底以来,美光、三星、SK海力士、西部数据等海外大厂纷纷宣布将积极减产NAND以及DDR4、LPDDR4等产品,其中,西部数据/美光宣布2025年NAND将减产约15%(mid-teens percentage),三星、SK海力士表示除减产NAND产品外,将同时减产需求较弱且市场竞争激烈的DDR4、LPDDR4产品。根据彭博预测,2025年三星、美光、海力士三家资本开支将同比增长8%,主要聚焦HBM、DDR5、LPDDR5等高端产线。
NAND价格:颗粒现货价格持续下跌,部分渠道SSD料号价格止跌回升。根据TrendForce数据,由于2H24旺季不旺,市场呈现供大于求态势,3Q24 NAND Flash wafer价格率先下跌,平均环比下跌3%-8%,4Q24环比跌幅扩大至20%-25%,除企业级SSD价格环比小幅增长外,4Q24 eMMC&UFS以及cSSD价格环比亦分别出现8%-13%/5%-10%下滑。由于NAND价格下行压力,西部数据4Q24毛利率环比下降2.6pct至35.9%,为3Q23以来首次环比下降。进入2025年,据彭博数据,多数NAND Flash产品现货/合约价格仍持续下跌,但2月现货价格环比降幅较1月有所收窄。往后看,伴随原厂陆续减产,叠加AI落地手机、PC等终端带动换机需求和单机容量提升,2H25 NAND Flash市场供需结构有望迎PG电子官网来改善。TrendForce预计(2025年2月),1Q25 NAND Flash市场整体价格预计环比下滑13-18%,2Q25环比降幅收窄至0-5%,3Q25将开始回升,3Q/4Q25市场价格环比将增长10%-15%/8%-13%。模组价格方面,2/25,CFM闪存市场跟踪数据显示,近一周部分渠道SSD产品料号价格(现货价)出现小幅上涨,行业市场SSD(合约价)基本保持稳定,而部分UFS嵌入式存储产品料号仍有下跌。
DRAM价格:DDR5价格保持坚挺,2H25 DDR3/DDR4供需格局有望得到改善。本轮周期,DRAM价格于3Q23迎来普涨行情,而2H24价格出现分化,DDR5因原厂产能供给有限,且数据中心相关需求保持旺盛,价格整体保持上涨态势,1Q25为传统淡季,但现货市场供应商普遍惜售,2025年2月部分DDR5料号价格环比仍有所上涨;而普通容量DDR4、DDR3由于需求较弱且市场竞争较为激烈,3Q24以来价格持续承压,但伴随美光、SK海力士等陆续停产/减产,DDR3/DDR4市场供需结构有望于2H25迎来好转。内存模组价格方面,终端客户考虑一季度为传统需求淡季,因此多仅按需备货,拉货意愿较低,25年年初以来RDIMM/SODIMM等模组价格走势较弱,Trendforce(2025年12月)预计1Q25 PC/服务器DRAM模组价格环比将分别下跌8-13%/0-5%,手机端LPDDR4x/LPDDR5x价格环比将分别下跌8-13%/3-8%。
2025年国内互联网厂商资本开支大幅提升,企业级SSD需求有望保持高增。3QFY25阿里资本开支达人民币318亿元,环比增长80%,国内互联网厂商纷纷加大AI资本开支,3QFY25业绩会上阿里表示在云和AI的基础设施上,未来三年的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。同时,DeepSeek加速AI应用落地,医疗、金融等领域公司接续宣布接入,将进一步拉动国内AI基建快速发展。AI大模型训练及推理对高速存储需求显著提升,除了需要DDR5及HBM存储巨量参数和中间计算数据,同样需要企业级SSD存储大量数据集(LLM训练语料、图片、视频等)。AI服务器中NAND硬盘价值量占比约2%,2024年,AI数据中心建设驱动下,全球企业级SSD需求旺盛,SK海力士、铠侠企业级SSD全年收入增长超300%。据CFMS数据(2022年),2026年中国企业级SSD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69亿元,2022~2026 CAGR达25%。
云计算/互联网企业为企业级SSD主要采购方,1H24年企业级SSD国产份额不足30%。根据艾瑞咨询统计(2021年),中国企业级SSD客户包括云计算与互联网企业、运营商、金融、政企等,其中,云计算与互联网企业需求占比约65%。竞争格局方面,Solidigm(美)和三星(韩)占据中国企业级SSD市场主要份额,1H24两家合计份额超过65%,国内厂商占比不足30%,其中忆联占据较高市场份额(14.3%)。目前,国内模组厂商主要在运营商、政企等市场率先实现较好渗透,而在云计算与互联网市场仍存在较大国产替代空间。
国内存储模组厂商企业级SSD产品布局逐步完善,颗粒国产化加速形成闭环。模组环节,国内相关厂商企业级SSD产品布局日趋丰富,江波龙拥有支持PCIe 4.0的 Longsys ORCA 4836系列NVMe SSD、Longsys UNCIA 3836系列SATA 3.2 SSD产品,以及具备更高容量的UNCIA 3839系列SATA SSD,均通过严格兼容性测试,支持在主流服务器硬件环境中的稳定运行;德明利推出M.2 2280 PCle Gen5.0x4 NVMe SSD产品,支持PCIe 5.0接口。颗粒环节,长江存储NAND布局已逐步向海外主流水平靠近,据ZDNet Korea报道,三星电子与长江存储签署3D NAND混合键合专利的许可协议,且已确认从V10(第10代)开始使用相关专利。存储颗粒国产化有助于培养本土供应链,带动模组、主控芯片、封测等环节加速国产替代,国内模组及主控/配套芯片厂商均有望受益。
4) 本研报中涉及到的未上市公司或未覆盖个股内容,均系对其客观公开信息的整理,不代表本研究团队对该公司、该股票的推荐或覆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