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高带宽 DRAM 模块技术 HBM (High Bandwidth Memory,高带宽存储器) 的移动设备版本——移动 HBM (Mobile HBM),近期在科技媒体中引起关注。多家来自韩国和美国的媒体在 2025 年 5 月之后相继报道称,2027 年款的旗舰智能手机将采用这种技术(尚未得到确认)。
那么,移动 HBM 模块与传统的 HBM 模块有什么不同?本文将先对原本的 HBM 模块进行简要说明,再揭示所谓“移动 HBM”的真相。
HBM 模块的主要用途是作为 AI/机器学习用 GPU、TPU 等超高性能处理器的外部存储器。处理器与多个 HBM 模块(通常为 4/6/8/12 个)被紧密集成在同一个硅中介层(Interposer)上,并封装在一个 BGA 封装内。这样,处理器与 HBM 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极快,与其他 DRAM 模块相比,可显著提升机器学习的训练和推理性能。
HBM 采用 3D 堆叠结构:底层为逻辑芯片 Base Die,其上堆叠多个 DRAM Core Die,并通过 TSV (硅通孔) 铜柱电极与中介层及芯片间连接。
堆叠的 DRAM 芯片数通常为 8/12/16 片,以此扩展容量。例如单片容量为 16Gb (2GB),12 层堆叠则为 24GB,若同一中介层上搭载 8 个模块,总容量可达 192GB。
HBM 模块体积庞大、速度极高、成本极贵,而且功耗极大,因此并不适合直接应用在移动设备上。
尽管如此,“移动 HBM 将被开发并用于手机”的消息仍然出现在部分媒体报道中。追溯来源,实际上是韩国科技媒体 ETnews 于 2025 年 5 月 14 日在一篇关于 iPhone 20 周年纪念机型(即 2027 款) 的推测文章中,提到该机型可能采用 “Mobile HBM” 或LLW (Low Latency Wide I/O) DRAM。之后,其他媒体的报道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引用了 ETnews,其中甚至有媒体几乎是照搬并翻译。
ETnews 报道中的这一表述,引发了外界的误解和混淆。人们很自然会把“Mobile HBM”理解为“低功耗版 HBM”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
实际上,VFO 与 VCS 都是 小型化、薄型化的 3D 封装技术。它们与传统的 FPBGA(细间距球栅阵列封装) 类似,但采用垂直铜柱电极 + RDL(再布线层)基板,从而缩短连线距离、降低厚度并提高传输速度。
然而,这些技术本质上与 HBM 完全不同。三星与海力士本身也没有使用 “Mobile HBM” 这一称呼,而 JEDEC 作为内存标准组织,也从未定义过“Mobile HBM”。
因此,所谓移动 HBM,更可PG电子网站能是 ETnews 的造词,被其他媒体借用以吸引眼球。它在技术上并不成立,容易引发误解,应避免将相关 DRAM 技术或封装技术称为“Mobile HBM”。
*免责声明:本文由作者原创。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,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,如果有任何异议,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。
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。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证券之星对其观点、判断保持中立,不保证该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及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。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,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,请发送邮件至,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。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,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。